我在一月七日,于长沙的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这块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表明了明朝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手段。在这块青色窑砖旁,我还了解到,这是洪武七年八月由长沙府礼陵县提调官典史陈福制作的。虽然这块窑砖在古城墙东南角睡眠了600多年,但直到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理事冯建平进行考证,它才被确认为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珍贵遗留。
据冯建平介绍,这是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仅发现的一块明朝窑砖,其余的都是清朝咸丰年间留下来的。这片段古城墙见证了长沙6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唯一保存实物的地标。尽管它曾经差点被毁掉,但由于一群文人的阻挠,现在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一幸事。
这些早期建筑材料上的刻字不仅记载着生产者的名字,还确保了其质量。我明白,谁建造的就由谁负责,在验收时,可以一眼看出哪些人制作出了哪些品质如何的问题。今天,如果游客们在天心阁中发现任何这样的古老石材,他们可以直接与管理处联系,最先提供信息的人将获得奖励。
通过对长沙土城墙2200年的演变史,我了解到了宋代和明代时期各自独特的地标。1852年太平军攻打后,清朝对城市进行过多次修缮。而到了光绪时代,城垣逐渐成为人们遗忘的地方,不再扮演军事战略角色,只是一道障碍。在20世纪初,由于社会发展和商贸繁荣需要,一部分城墙最终被拆除。但是,有一小段仍然得以保留,并且现在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