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今晚的月色真美韩信之死在这静谧的夜空中悄然发生

0

今晚的月色真美,静谧的夜空中,古代军事史上威名赫赫的大将韩信在长乐宫被斩。罪名是谋反。之前,他就因为这个被夺爵削封,从统辖两淮一带八十八城的楚王贬为不过拥有几千个农户的淮阴侯。时在汉六年十月。不过,前一次谋反虚实难辨,这一次却是板上钉钉,证据确凿。

当时汉高祖刘邦正忙于平定钜鹿太守陈豨的反叛,朝内空虚。韩信见时机来到,就暗中给陈豨送信,打算里应外合,一举颠覆刘氏王朝。但他没有严格作好保密工作。当他要杀掉一名得罪了他的手下人时,那人怀恨在心,将此事偷偷告知朝廷。此刻忠心耿耿的老丞相萧何又介入了历史进程。他发现韩信军事才能,便决定诈称前线传来高祖平叛胜利的消息,以便逮捕韩信。不需要等待刘邦回来了,也不需要经过什么司法程序了,在半信半疑的情况下,武士们捆绑着韩信,就在长乐宫的一处钟室内,一声令下,一代名将身首异处。

对于这段往事,我们臃肿的历史从不吝惜自己的页面进行记录。在人生最后极其有限时间里想到蒯通,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当初若是听了蒯通的话,以他的实力,也许头颅落地的是现在发号施令的人了。他建立了盖世功勋,但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被一个女子之手所杀。这更让他恨如云山千叠。不过,他长叹一声,将一切归之于天命,上路而去。

司马迁对历史人物记述虽然没有做到真正“不彰美,不隐恶”,但还是比较客观、公允。他写楚汉相争中的巨头,不仅写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还写他们粗鄙和残暴的一面。而对司马迁这样史家秉笔直书,有的人就批评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记载,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英雄形象,而非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且可亲近的人物形象。

然而,对于这些批评,我认为它们忽视了一点:人的评价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念中形成,而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事物。如果每个时代都有一套标准来衡量过去的人物,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确定哪种评价才是正确?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来判断,并寻找那些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感联系。在这种意义上,我爱太史公,但我也尊重不同意见。我认为 韩信最后走上了谋反道路主要是由于当时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与刘邦之间不可避免产生的问题。而对于太史公那句“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这一评价,我则持不同的看法。我相信任何大人物,无论成败,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地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以现代标准去衡量他们。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