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在建国后却翻脸打压。从士大夫的分类来讲,刘伯温是独士,是个想拥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与想控制一切的暴君是犯冲。
从投奔朱元璋的年头来看,刘伯温谋士群中算是比较晚。他是在公元1359年来到朱元璋麾下。这年11月,朱元璋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这是刘伯温老家管辖地,这样一来,老家都被人占了,因此刘伯温和另外三个当地名士——叶琛、宋濂、章溢,被送到了南京见朱元璋。
《明史》记载了这四人的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那是一个非常风光的情景。朱 元镝犒劳四人,对他们毕恭毕敬,不耻下问:“我为天下屈四先生,这天下纷纷何时定乎?”这个礼贤下士的情形,让名士们很受感动。
在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 刘伯温与其他开国功臣一样得到了封赏,但他的行为让他成为了一种“逆”的存在,他不为荣华富贵所惑,请回家养老。在新朝建立后,他自觉背负了一种新的使命,即“导君于正”,使新皇帝符合儒家的文化传统。但这种理想在暴君面前显得无力可言。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由于一些误会以及胡惟庸等人的诬陷,在洪武五年的某个时候,大明第一智囊团中的重要成员去世,而他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个谜。关于此事,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总共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段充满争议而又耐人寻味的话题。而对于那些想要探究历史真相的人来说,这段故事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空间,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之间复杂多变的情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