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知中国大明历史亦知社会音 至今绵绵不绝(图)

0

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魏良辅和他的朋友们。魏良辅曾在改革昆山腔时,频繁往来于鹿城(昆山)和娄东(太仓)之间,他的朋友圈大多是苏南一带的人士。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的朋友中,有如周似虞、赵瞻云等人,他们既擅长曲艺,又精通医术,这让他们在当时社会中非常有名。

周似虞是一位来自常熟的医生,他的医学技能闻名于吴中。在学习曲艺方面,他向魏良辅请教,并且“曲尽其妙”。钱谦益在诗作《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扬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到中秋佳节,他会去虎丘山唱歌,那里的喧闹声响起后,只要他开口,即便最大的广场也能安静无声。

赵瞻云同样是一位技艺高超的人物。他自幼父母双亡,一次娶妻又一次丧偶,因而性格孤独,但好吟诵。后来他与张野塘一起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的门客。王锡爵家中的吉芳班是明清时期江南最重要的家班之一,而赵瞻云就因其高超技艺,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辟易,以至于群少年听得竹肉满堂,无敢发声者。

魏良辅虽然最初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但如果转行成为拍曲家,那么养活自己将很困难。但正因为他先是在医学上与这些朋友切磋,因此志趣相投,有了共同语言,从而学会拍曲并成为他的入室弟子。这也说明,因为他们既擅长音乐又能医,所以经常聚集在一起。

事实上,在明清时代,对乐业充满热情并不罕见,如明代吴履震所著《五茸志逸》记载:上海名医秦昌遇不仅文学造诣深厚,还喜爱诗词交流,与文坛大家交往唱和。而许多昆曲家的家庭背景也是如此,如清代徐大椿不仅写出了昆曲史上的重要理论著作,而且还是一代名医;叶堂则是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名医,本人也不例外。

因此,从古至今,不乏将医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人物,他们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来缓解压力,或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艺术表达手段,这种文化传统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依然绵绵不绝。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