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在甲子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描绘了一位魏良辅,他是昆山腔的改革者,在他的世界里,曲艺与医术交织在一起。魏良辅的朋友们中,有一批人既擅长曲艺,又精通医术,他们的名声远扬。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周似虞,是常熟人,他以医名闻于吴中。在学习曲艺时,他向魏良辅请教,“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当中秋夜,他坐在生公石上,以清高的声音唱歌,那声音如林木飘沓,使广场上的喧嚣瞬间静止。
赵瞻云,也是魏良辅的好友。他自幼父母双亡,但他对吟诵有独特的喜爱。后来,他成为文渊阁大学士、首辅王锡爵门下的客人。王锡爵虽请辞归乡,但仍旧以拍曲为乐。赵瞻云技艺超群,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皆宜。
魏良辅本是一介悬壶济世之身,却潜心研究昆山腔,这无疑是一份艰辛的事业。如果不是因为与周似虞、赵瞻云等人的共同语言和艺术见解支持,这样的生活可能难以为继。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切磋学问、分享乐趣,那种志同道合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孕育出了更多深厚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交流。
事实上,从明代到清代,无数医生兼具文学或音乐才能,他们之间不仅能相互启发,还能将医学与文化结合起来,为社会带来不同寻常的影响,或许正是这样的精神,让我们今天依然感受到那份绵绵不绝的情谊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