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揭示了北京故宫巨石搬运之谜:明代工人的冰水润滑技巧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学者们重新审视了中国明朝时期如何将数百吨重的巨石从70公里外的采矿场运送至北京故宫。据报道,15世纪时,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使用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项困难任务——利用道路上的冰面以及大量倾倒的热水作为润滑剂。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当时的一群聪明才智的人类工程师仅凭人造路径成功地将这些巨石运输到目的地,这个过程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600年后的今天,一支由北京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通过现代技术对这一古老工程进行了详尽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在冬季,低温使得道路结冰,但这种寒冷并没有为木制雪橇提供足够好的润滑层。这就意味着当时需要一个额外的手段来减少摩擦力,使得搬运更为容易。在那时候,大量的人力被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他们每隔500米挖掘小型水井,并在冰面上泼下井水,以此起到润滑作用。
实验显示,如果不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那么移动一块123吨重、9.3米长的大理石需要338名工人,而用热水润滑路面的方式,只需46名工人才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这项工作还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其中指出原木滚动所产生的摩擦系数大约在0.2-0.4之间,而用冰水方法则只有0.02,即几乎无摩擦。
因此,可以说这项工程中的关键秘密就是正确利用不同类型的手推车以及适当数量的人力,以及对于特殊天气条件(即低温)的精准判断和应对策略。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搬运速度,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变得可行。此外,这也展示出了古代中国人民卓越的手艺与智慧,同时也是他们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