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徐光启与十字围稻田的智慧

0

在清代之前,津南地区屯田种植小站稻,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早在宋、辽对峙时期,何承矩提出了在“缘边”(今津南一带)屯田种稻的想法,这个设想得到了宋太宗的支持,并由他亲自出马实施。元代,在直沽沿海口一带继续进行屯田种植。

到了明代,屯田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功臣亲兵大批移民到津南开荒种稻。弘治元年(1488年),丘浚又提出了华北滨海平原皆可广行水利化斥卤而为良田的建议。而万历二十五年(1597)春,户部奏请天津巡抚万世德关于天津开垦一事,即将环海荒田地招垦备工并给予印照,以鼓励民众参与。

汪应蛟任天津海防巡抚时,他发现葛沽、白塘口等处土地被淤泥覆盖,因此询问当地人,都说这些地方是斥卤之地,不适宜耕作。他认为只要有水,就可以化斥为良土,因此于万历二十八年,在白塘口和葛沽两处成功实行军垦民种5000余亩,其中水田2000亩,每亩最高收四五石。此后,又陆续开发了更多的土地采用江南围 田耕作方法,被称为“十字围”。

徐光启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因修《历书》遭到不满,最终来到天津。在此期间,他先后四次尝试屯田,对开垦、水利、荒政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并将心得总结于《农政全书》中。他通过引入南方优良稻种以及改善土壤条件,使得居住在那里的人们能够获得丰收。

徐光启不仅关注农业,还专注于改造盐渍土及因地施肥的问题。他分析近海重碱之地初开时不宜立即种植稻,因为洗去碱分需要时间。最终,他成功完成了南稻北移,让这片曾经被视为无用之地变成了富饶之区。

随着战乱和难民涌入,加上对京师和辽东战场补给线需求增长,再度出现了屯田热潮。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官员如卢观象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开垦方法,如官种、佃种、民種、三军種和屯種等,以及董应举试办“屯学”,既能增加国库收入,也能培养秀才和进士,从而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