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元朝有多大徐光启探索稻作秘密小站(图)

0

我在元朝的边陲,见证了徐光启先生探索小站稻作之谜。清代之前,津南地区的小站稻种植已有基础。早在宋、辽对峙时期,何承矩提出了在“缘边”(今津南一带)屯田种稻的想法,这个想法后来得到了宋太宗的赞同,并实施了屯田政策。在元代,此类活动继续进行,在直沽沿海口一带继续屯种。

明代是小站稻的发展时期。明成祖朱棣派遣功臣亲兵大批移民到津南开荒种稻。此外,丘浚提出华北滨海平原皆可广行水利化斥卤为良田。而万历年间,户部奏请天津巡抚万世德,将环海荒田地开垦并允许军民自备工本尽力开种,并给予印照,以鼓励他们。

汪应蛟任天津海防巡抚期间,他注意到葛沽、白塘口等地虽然土地碱性重,但仍可耕作。他于万历二十八年,在白塘口、葛沽两处募民实行军垦民种5000余亩,其中水田2000亩,每亩最高收四五石。此后陆续开发了津南地区各处。

围田耕作采用的是江南方法,以“求、仁、诚、足、愚、食、力、古、所、高贵”命名,为人称之为“十字围”。这类围田位于河岸,与河水通,有深广各一丈五尺的沟渠,用以防止洪涝和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利用潮汐进行灌溉,使土壤盐分减少。

徐光启因修《历书》而被迫离开北京,最终定居于天津。在此期间,他不仅参与了多次屯田,还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改造盐渍土和因地施肥的心得,被收录进他的著作《农政全书》中。他通过引入江南优良稻种,以及采用一水二旱倒茬轮作制,不仅提高了产量,还促进了土地肥沃度和病虫害控制。

随着后金战争的爆发,大量难民涌入京城,而天津作为战略要地,其农业生产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再次出现了一股兴起新农事业热潮。这场热潮推动了更多人尝试不同的开垦方法,如官种、私佃、三佃、一军、二屯三等方式,都能获得丰厚回报,从而吸引更多人投身于这一工作中。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