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杨继盛这样的人物,他们虽然是孔孟之道的传播者,心向国家,但他们的头脑往往僵化、教条化、片面化。当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简单直接的做法,即使出自一片好意,也常常导致国家错失更好解决问题的机会,对人民带来严重危害。明朝处理俺答求贡的前后经过,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俺答求贡失败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继承父兄基业,东征西讨战绩显赫,逐渐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自元帝北逃以来,明朝与北方蒙古族之间关系不稳定,有时战有时和。南北方贸易受阻,由于原始畜牧业限制,生计日益困难,用度增多,加之手工业不发达,一切必需品都依赖内地供应。在当时,要想得到汉地物资,只有两种方式:贡市或抢掠。
俺答选择了求贡,并且如果这次求贡无效,他还会选择抢掠。在他成为“索多汗”并控制蒙古右翼诸部之后,不断伸出橄榄枝。但他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
嘉靖二十年秋(1541),俺答派使者石天爵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廷议期间,他待命塞外,为表示友好邀请边防军官共欢宴,又严惩过往抢掠部下,将抢来的东西归还。此举被边臣认为同意通贡无害,只要不放松边防即可。但此议最终被嘉靖皇帝打回去,再议兵部调子180度转弯,大谈“虏多诈,其请贡不可信”,随后龙颜大悦批示:“务选将练兵,以大义拒绝。”
结果反而激怒了俺答,“遂大举内犯”,下石岭关杀死总兵丁璋等将领,“边患始棘”。嘉靖二十一年五月再次宣布停战请求通贡,被凌迟处死传首九边。知道此事之后极为愤怒,“遂不待秋期,即以六月悉众入寇,大掠山西”。
此后的故事又重复几次,都是一样的结局。大概都是俺达到城门口,就被杀或者支持不了就撤退。这一次又一次失败,最终导致庚戌之变。这是明朝自开国以来第二次北京被围,而准备工作比第一次糟糕得多,没有于谦这样的大臣主持全局,每镇勤王兵马只来了5万远远赶不过22万保卫战争中的数目。
终于,在仇鸾和奸相严嵩支持下,嘉靖皇帝决定开发马市。这时任兵部员外郎杨继盛上书反对开马市,被痛斥下狱打了一顿,最后降职为狄道典史。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行为评价不能简单给以脸谱化评价实践才能最终证明真理究竟站在哪一方。
嘉靖三十年四月廿五日,在大同开市,此后在宣府延宁也相继开放马市。一时间,从蒙古流入汉地生活物资,从汉地流入蒙古牛羊,这个时候和平曙光初露端倪然而双方已经互相仇杀近半个世纪,对突然来到的和平都有些不适应。在蒙古方面,有人还没有彻底放弃抢掠恶习;在明朝方面,则担心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关闭马市。而也有许多像杨继盛那样的忠直臣不断反对通貧,这样就很难让马市持续下去。
果然,在刚结束的大同马市五六月间,一些モン哥尔骑士侵扰了大同左右卫。俺答深感愧疚,将肖芹执送到大同,与 明交涉继续贸易。不料一个小插曲成为了 明君臣们“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理论的大论据。于是史道召回,再次拒绝与在塞外带着牛羊准备互市的 通貞性交易。知此事再次开始侵扰的是另一段悲剧性的历史一页。在接下来的一线和平之光再度湮没于战争阴云中。而这个战争又持续了将近20年双方仇恨加深至极点解开这个绳结(Gordian Knot)的人,却是一位女子——把汉那吉。她从鄂尔多斯嫁给孙子,但却引起了老人的钟情,最终成了实现 和平契机的事因之一切因为她的投奔,她成了换取与 蒙沟通貧、建立长期和平关系的一个筹码她统领着叛乱队伍驻扎在边境,是一段令人惊讶但也充满希望的人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