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反复探寻明朝历史的佳作吴承恩如何创作出西游记这部经典

0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但对儿子的未来有着更高的期望。他的名字汝忠,意味着他将来要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从小就聪明好学,读诗两三岁,六岁入私塾。然而,他对“四书五经”的兴趣随时间减退,而对神话和奇闻轶事的喜爱日益增长。他最喜欢的小说是《百怪录》和《酉阳杂俎》,这些书中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他沉迷于听故事,有时连续几天都沉浸在离奇故事情节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步入青年时代,但他的兴趣并未改变,只是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个性。这引起了父亲的恼火,因为吴承恩没有遵循父亲希望他成为大官的人生道路。

尽管如此,当他20岁时结婚后,与妻子相处得很好,这可能促使他重新学习“四书五经”。几年后,他取得了科举生的资格,这让家人感到欣慰。但不久之后,在乡试中名落孙山,这次失利严重打击了他。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他再次参加考试失败,并在秋季病倒。此刻,一边接受失败教训,一边在八股文上下苦功夫,但第三年的考试仍未能考取。

这两次科举失利加上生活上的困顿,对吴承恩造成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怀疑命运是否决定一切,不仅对于个人,也包括社会整体。他认为自己并非不能考取功名,而是命运不济。在这种压力和挫折之下,《西游记》的作者产生了一种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与黑暗社会现实都是需要反思和抗争的对象。

品尝过酸甜苦辣的人生经验后,吴承恩更加清醒地思考问题,并通过志怪小说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在与残酷现实斗争过程中,用血泪编织出的《西游记》成为了历史上的杰作之一。这部作品也传递出了关于抗争、坚持与创新的重要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条逃离现实困境、寻找精神寄托的路径。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