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被称为“最大的太监帝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现了许多权倾一时的太监。那么,为什么明朝会有这么多厉害的太监呢?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明朝君主制度的强化。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他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在建国之初,他制定了严格管理太监的制度,并且严禁其干预政事。但老朱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明王朝,恰恰被耻笑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这道铁的纪律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文臣集团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因此,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迈开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郑和是大名鼎鼎的一个例子,他奉命率领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数十巨船,“历东南诸蕃,以通西洋”。由于纲纪较为整肃,加之郑和本人严正,因此他的出使,在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出了最大贡献。
为了培养更多这样的高才华人物,宦官学校给予他们学习途径。朱棣孙子宣宗朱瞻基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相当于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这所学校收取了十岁以下学生二三百人,由司礼监秉笔太監任校长,而学长由德高望重的人物担任,还请翰林院学士来教导学生。经过学习,这些后来的知识渊博又无青春期烦扰的心灵,如虎添翼,更能在关键时刻运用筹算智诈欺君作奸。而知识增加是导致更多厉害太监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还要提到的是,与这些奇葩皇帝有关联的事实。在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他们甚至开始握有典兵之权。当年九岁即位的小皇帝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并尊称他为“王先生”。王振利用皇帝信任假传圣旨,不断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但成为史称“土木堡之变”的战争中的主要责任者,也直接导致了战败被捕,最终成为反面教材。
综上所述: 明朝废除宰相并加强皇权制度,使得君臣之间产生深入信任问题,从而更容易形成这样一种情况,即只有那些受信赖、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最高级别侍卫才能真正掌控国家大计。而这种情况便自然推动着更加聪慧、机智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崭露头角,最终塑造出了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地位显赫与能力卓越的人物——我们所说的这些厉害的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