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拥护太子,流言传播
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这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危机。
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
申时行首辅,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的例证,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愿把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的儿子立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便以皇长子的年龄尚小为借口推托过去。
朱常洛5岁时,被认为年龄尚小,而朱常洵刚刚出生,即被封为东宫,并加封其母郑贵妃为皇贵妃。这导致那些早就疑心重重的大臣们怀疑万历要废长立幼,他们不愿因对此事让步而被记入史册,让后世觉得朝中无忠君爱国之人。
姜应麟等人上疏奏请册立东宫,但遭到明神宗激怒,被降职处罚。而沈璟、孙如法等人也相继上言,都被处罚。但自从处理姜应麟的谕旨,也指出立太子一定会依长幼顺序册立。
随着慈圣太后的临终,大臣仍然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于万历十八年集体要求册 立,并且杜门请辞,对明神宗施加压力。然而,每次都被推至更晚些时候举行,最终导致众大臣名誉扫地,或被廷杖,或辞职返家。
三王并封之礼最终未能实施,而是由洪乃春提出由皇后抚育长子的主张,但这也引起了更多争议,最终收回前命。大臣们质疑这种做法,因为它似乎是在质疑朱常 洛作为嫡子的合法性,因此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此事件一直僵持十几年,最终以仁宗妥协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