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而明太宗这个名字则相对不为人知,远远没有唐太宗、宋太宗那么出名。其实,明太宗最初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使得这个称号最终消失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明太宗。实际上,朱棣,即明成祖,也曾被尊称为明太宗。当他去世后,被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并被赋予了“太宗”的庙号,其陵墓位于长陵。在《明实录》中,朱棣的记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因此当我们查看这部文献时,要查找朱棣的部分,就要翻阅《太宗实录》。
既然朱棣原本就是被称作 明 太 宗 的,但为什么现在几乎无人提及,而更常见的是将他叫做 明 成 祖 呢?这是因为他的一个后代,即嘉靖皇帝(即时任正统皇帝),改变了他的庙号。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目的,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合适,所以才有这样的更改。
嘉靖皇帝本身是武宗的堂弟,他继位主要基于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当时由于武宗无嗣,他便顺理成章地登基成为新君。然而,这位新君朱厚熜并非从小接受过大臣们教育,因此他认为作为皇帝应该独断专行,不需要与臣下商议,这导致了一系列争议,最著名的是大礼议之争。
这场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是否允许新的君主修改其父母关系,以此来改变亲属关系,从而使得两人的关系由堂兄弟变为兄弟。而嘉靖坚持维护原有的家庭结构,这引发了一系列权力斗争。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他表现出软弱,那么以后的管理也会变得困难。但嘉靖是一个聪慧的人,他并不真正追求头衔上的改动,而是在寻求手中的权力控制。
经过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最终以杨廷和辞职告一段落,宣告了嘉靖取得胜利。此外,在1538年9月,由于世系发生变化,以及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定论,嘉靖又一次进行了一次重要调整:将父亲(即世祖)的谥号从“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为“成祖”,同时让同样经历类似变迁的朱棣也享受这一荣誉,从而让人们习惯性地将朱棣视作“成祖”。
随着时间流逝,当初的事迹渐渐淡忘,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朱棣就是那位伟大的开国领袖——清廉公正、英勇善战且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代英雄——万历前期盛极一时的一代英主,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朵奇葩,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艺术爱好者以及科学研究者的典范人物,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