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明时期,文士们的生活方式与以往有着显著的不同。虽然他们中也有一些人脸皮黑厚,但整体而言,这一阶层的人格特点是比较不喜欢吃他人赠送的食物。文士们的心灵敏锐,其耻感比其他人强烈,大多数宁愿饿死,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馈赠。但是,晚明似乎是一个例外。在这个时代,他们热衷于举办派对,并且乐于接受财主家的款待。这些派对上,大家都心情愉快,无拘无束地大快朵颐,被款待的一方则笑容满面、乐此不疲。
在这种氛围下,有些文人甚至放弃了科举考试,不再追求仕途,而是选择自由撰稿或者从事艺术创作,以诗酒为生。这群人才不会因为吃饭而感到羞耻,他们会毫无顾虑地去参加各种宴席和聚会,无论是否有请柬,都会带上自己的肚子和好奇心,与大家一起尽情享受。
王伯稠这样的人物,在这段时间内并不罕见。他身材魁梧,才华横溢,但家境并非富裕,他却常常到别人的家里去蹭饭。当别人家里筹备喜宴或寿宴,他总能凭借他的诗歌才能吸引主人欢迎他加入,即使主人发布告示催促他回家,他也不曾被动摇。
林春秀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他虽然贫穷,却爱上了喝酒。一天没有酒,就无法过日子,所以他经常去朋友郑铎家蹭酒喝。尽管每次喝醉后都会乱骂,但郑铎始终耐心相待,一直给予林春秀饮用三十年如一日的“云波”酒杯,这种慷慨无求的友谊,是难得一遇。
晚明时期,文人们与财主之间,以及寒士与缙绅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谊。这可能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因为当时商业活动变得更加频繁,而商人们也开始养起文士来。此外,那个时代还出现了一些兼具文学和商业才华的人物,如毛晋和冯梦龙,他们既是书商又是文学家,为自己的事业赚钱,同时也乐于支持其他文人的生活。
这种文化现象,让原本傲慢自大的文人们能够轻松接受来自财主或缙绅的款待。而那些看似高贵但实际上并不重视文化的地位者,则开始欣赏并尊重这些知识分子的存在。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融洽关系的社会背景,其中民间养士成为一种新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