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其在明朝末年投靠后金的原因,源于对家族荣誉与个人信仰的深刻考量。尽管他出身汉族,但在努尔哈赤面前展现出的才华和忠诚赢得了尊重,成为了皇太极最为倾心的谋士。然而,这位曾祖父是著名文臣范仲淹的后人,在家道中落之际,却有着更强烈的心理压力。他的曾祖范锪官至兵部尚书,而祖父任沈阳卫指挥同知。年轻时期的范文程聪颖好学,擅长写作,被沈阳县学录取秀才。
万历四十三年,他考入沈阳县学成为秀才,并在次年的丧事上回到抚顺。这正是努尔哈赤宣布决裂大明、建立“大金”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努尔哈赤攻克抚顺,此举标志着他作为一股力量崭露头角。当被努尔哈赤部下准备处死时,他因识字而幸免,并被问及家世,发现其身份后,被接纳并授予一个文员职位。这份机遇让他迎来了真正的人生转折点——进入皇太极麾下的文馆担任“书房官”。
天聪三年(1629),随着皇太极继位,范文程逐渐凸显其才华,不断得到重视。他参与了许多军国重大事务,上阵能杀敌、下阵定国策。在多次与明军交锋中,他不仅勇往直前,还协助皇太极扭转危局,最终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崇德元年(1636),当内阁大学士职位空缺时,皇太极提拔了范文程,让他担任这一重要职务。此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在政策制定、国家机构改革还是官员任免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力。当需要讨论重大问题时,即使病倒不能履职,也会等待他的康复以便听取意见。
然而,当皇太極猝然去世后,对于仕途遭受骇浪甚至妻子被霸占的事实,虽然内心可能充满不满,但外表却保持冷静,“气宇洪深”地继续工作。这段经历虽带来巨大的挑战,却未见任何反应。随后,由于多铎与多尔衮之间矛盾激化,以及对小皇帝顺治的保护立场,使得多铎始终无法放手对待这位既老又贤的大臣。
当清军收到明朝灭亡消息并开始南侵李自成政权之际,大将军多尔衮紧急召见病中的范文程商讨对策。在这个紧要关头,只有这位老谋士建议立刻进攻李自成政权,因为对方“行之以骄”,可以一战破敌。他坚信这是一个机会,而不是单纯的冲动,以致最后清朝全面入关成功,可见其所发挥作用之巨大。
顺治十一年,因请求退休而暂解除职务,但仍旧受到福临君主恩赐两次加封为太傅兼太子太师。而在康熙五年的生命结束之前,他已经享誉七十岁,与张良、刘伯温齐名,是清初政治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但对于自己的一生评价,最真挚的话语则来自于“我大明骨,大清肉耳”,预示了一生的争议早已心理准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