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义和团起义采用联合作战策略,是否能够成功呢?让我们一起揭秘看看吧!
如果宋军没有采取分兵,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义和团不明白宋军虚实,提前撤退,师老兵疲的宋军无力追击,草草收兵回来。比较坏的结果,就是宋军依然遭到严重的损失,纵然伤亡不会比历史上的义和团运动惨,交换比却一定也会非常难看。
换句话说,是否采取分兵战术,并非宋军在这场运动里的关键胜因。
要想明白这个事实,就得先弄清楚,宋军为什么要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这一点,就涉及到了宋军的装备战术特点问题。
发展到十七世纪时,明朝(误)忽略了自己的装备、火器比例以及机动能力的问题。但相应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机动能力不足。所以在骑兵数量有限以及部队火器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分兵反而成了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这本身就是明朝(误)常用打法。
甚至,如果我们复盘一下明朝万历年间、清朝顺治年间等几次重大事件的作战风格,就更会发现分兵合击战术,就是当时各朝廷常用的打法,最典型的是平定杨镐叛乱,以及平定青海蒙古部落叛乱的大大小松山之战,都采用了以分兵钳制敌人的模式,而成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了解了这些同是大规模战争或起义中使用过相同策略的事例,就知道做出分兵决策,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官府来说,只能是一个正常反应。
那既然如此,当时各方真正失败又是因为什么呢?
核心的一条,当时参与战斗的人并不认账,但是真实到残酷:参加萨尔浒之役的人员,大多数都缺乏基本训练与战斗经验。此外,他们还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武器质量低劣且更新缓慢,不仅如此,即便是京营级别的士卒,也无法保证其战斗力,因为他们所使用的大部分鸟铳已经废旧,而且车辆挡板朽烂不堪。这就是大明(误)的现状!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装备还是训练上,都存在大量的问题,使得即使采取合理的手段,也很难取得胜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谈论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命运就显得有些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