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侯方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定的品格,成为了明末的一代名士。他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并称为“海内名士争与之交”的“四公子”。孔尚任的《桃花扇》中记述了他与秦淮名妓李香君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个故事至今仍广为人知。侯方域本人也留下了一部关于李香君的作品《李姬传》,其中赞扬了她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辨是非,更不阿附权贵。
然而,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侯方域还对明朝末年乃至整个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他的《壮悔堂文集》中,他总结出了一个关于社会周期性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良民淘汰制”。这种现象是由于税收增加、兵役加重、刑罚严厉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富裕的人们为了逃避这些负担,将金钱投入学校,以期获得官职,从而免除苛捐杂税。当有人逃避时,其余的人则要承担更多责任,最终只能剩下最无助的人,他们可能会选择成为游民或出家,也有可能投靠权势者做弄臣或太监。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天下大乱和暴力集团崛起。
此外,“良民淘汰制”还有它伴随的一个过程,那就是“良官淘汰制”,这两者相互作用,是封建集权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是在顺治年间,即明亡后不久,其他三位“四公子”都选择隐居,而侯方域却参加了河南乡试,并且成功考取副榜,这一行为引发了一些批评声,其中梁启超认为他的晚节失去光彩,但陈寅恪则给予他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为他的举动找到了合理之处。
可以说,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上,侯方域都是那个时代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对未来有一种预见,同时也体现出一种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兴衰的大度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