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华夏文明史上诗书之尊。黄庭坚言:“人不读书,肤浅无聊。”百业中,读书为尊。韩愈自述:“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其《杂诗》则说:“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流露了点厌烦。如果说韩愈偶感无聊发牢骚,那么文人骚客们却日诵经、夜读史,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历史现实:尽管我们倡导多如牛毛的高论,一方面是花样百出的焚书手段。从刘邦到朱元璋,从秦始皇到清朝大兴,这些帝王都曾对待诗书持有不同的态度,有时甚至采取极端措施来控制知识分子和文化传播。这一切似乎在反复证明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一遭”的道理。
朱元璋尤其值得关注,他虽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烧毁大量文献,但他的八股取士制度更让人感到压抑。他认为通过严格的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员,可以避免那些才华横溢但思想独立的人物成为威胁。但这也导致士人的品格开始下降,而文艺形式僵化,不利于创作的发展。
对于孟子的言论,即使是关于仁政、轻徭薄赋等正义的话语,在朱元璋看来也成了指责他的话。他下令删除《孟子》中的这些内容,这种行为让我们思考:在历史长河中,那片永远不会褪色的自由蓝天,是不是已经被某些权力所遮蔽?
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待知识和思想自由都应保持警觉,因为它们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索公平、正义、辽阔与浩瀚,以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每个人的灵魂都能得到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