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作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他在书画鉴赏和收藏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他的一生中,董其昌不仅精通书法,还以其追摹古人的技巧和独特的笔墨运用而著称。他认为笔墨应该先熟后生,以达到拙中带秀、文人创作中的平淡天真之境。
董其昌出身贫寒,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仕途上获得了显赫的地位。他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对风波持有强烈反感,因此多次辞官归乡。他的才艺涉猎无所不包,从禅理到诗文,从书法到绘画,再到理论研究,无一不在当时享有盛誉。
董其昌的绘画尤为出众,他注重师法传统技法,追求山水画中的平淡天真格调,其作品如《赠稼轩山水图》轴等至今仍备受推崇。在他的艺术论著《画旨》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关于绘画理论的见解,对晚明以后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董其昌还留下了一系列文集,如《容台集》、《画禅室随笔》,其中记载了他学书经历以及如何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一代宗师。这段经历证明了他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和卓越的自我修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