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儿童睡前童话没有死才能更快乐

0

我们来探讨历史古籍《晏子春秋》中讲述的一则故事: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北望其国城而流泪,感慨万分地说:“为何要匆匆离去,而死去呢!”艾孔、梁丘据都跟着哭泣。然而,晏子却独自笑着旁边,他的回答让人深思。

景公问道:“如果没有死亡,我们能享受到多大的快乐?”晏子回应说:“从前,如果没有死亡,那么现在的快乐就是古代人的快乐了。君王能得到什么呢?从爽鸠氏开始居住在这里,季萴继承下来,有逢伯陵继承下来,再有蒲姑氏继承下来,然后太公也留下了名声。若是没有死亡,那便是爽鸠氏的欢乐,而不是君王所希望的。”

这段对话触及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即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往往贪生怕死,他们渴望永远年轻,不愿意接受衰老和死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以延长自己的生命。这就像有些人盼着退休,却又害怕退休改变了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一样。

小说《青衣》中描述了一位不肯退出舞台的人物筱燕秋,她为了一个角色而失去了理智,并且因为执迷于舞台上的地位而坚持下去,无论身心如何疲惫。她这种顽强拼搏的情怀,也反映出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和不甘落后的心态。

鲁迅曾经提到,一些人从小到大,从壮年到老年,都似乎习以为常,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到了晚年的某一刻,却变得不可思议。而李国文更直接表达了自己对晚年的态度:应该认清自己已经老迈,不必再过度追求文学成就,因为“明日黄花”的作品并不属于今天,只能作为历史的一部分。

最后,这个世界上最难看的是那些老先生见到女士时那双七老八十的眼睛,在木然中闪烁出邪恶光芒。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种关于时间与命运、成就与遗忘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轨迹,以及我们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