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故事,真的是让人惊叹不已。今天,我要带你走进那个历史的角落,重新审视万历四十二年到四十三年的国本之争和梃击案。
在那段时间里,福王朱常洵被安置在洛阳,他与皇太子朱常洛之间的矛盾持续了三十多年。然而,这并没有改善皇太子的境遇。明神宗依然对他不闻不问,而慈庆宫内的情况也没有任何改变,只有韩本用这位宦官例外。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皇太子的处境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就在万历四十三年的五月初四日,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速之客张差闯入慈庆宫,用藏于袖中的枣木梃打伤了一些晒太阳的老宦官。这件事才引起了人们对于他的警觉,并最终导致了梃击案的爆发。
经过几天的审理,最终发现张差是受人指使才闯入慈庆宫。他供出自己是因为柴草被烧而来京师申冤,但路上有人告诉他手持一根枣木可以作为诉状,所以他便这样做。在此基础上,将其定罪为“斩决不待时”。
然而,在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擅自审问张差后,得知张差是受人指使才进行袭击。此时,一份重要的情报浮出了水面:李外父、马三舅(都是张差亲戚)从中牵线;庞姓宦官、刘姓宦官授意,让他们打小爷(指皇太子)。随着调查深入,这个情报逐渐清晰起来:郑贵妃似乎与此事有关,因为她的近侍恰好有庞保、刘成两个人物。
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一起刺杀事件曾经发生过,那个刺客穿着黑色夜行衣,被封在慈庆宫墙内。这一切都让人们怀疑郑贵妃是否就是幕后黑手。但奇怪的是,即便如此,没有任何人提议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和刘成,他们最终还是被分开处决。
这个问题很难解释:胡士相等三党成员压根就没提过让张差当面指证这些关键人物,而东林党的人也不提。而且,如果真的将郑贵妃作为主要嫌疑人的话,那么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权力斗争,对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们都跟郑贵妃有直接关系。如果不是她,那幕后黑手又是谁?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所有这些信息摆在眼前,也无法确定真正幕后的角色。所以,不管怎样,这场风波最终以一种无声无息但深远影响的方式平息下来——它变成了权力斗争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事件。当所有关于责任的问题变得次要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追究那些隐藏背后的真相的人们负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 梃击案 最终不了了之 的原因,它成为一个永恒的问题,没有答案,只留下历史上的谜团不断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