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建立之初梃击案为何不了了之

0

明朝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解读。

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称藩,三十年的国本之争终于结束。然而,对于皇太子朱常洛的处境,却没有任何改变。明神宗依然不理他,而慈庆宫也没有增加守卫,只有宦官韩本用略显忙碌。

如果没有意外,这种状况可能会持续整个太子的生涯。但就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意外发生了。一位名叫张差的人突然闯入慈庆宫,用藏在袖中的枣木梃打伤几个晒太阳的老宦官。随后才有人发现这不是什么好事。

经过几天审问,由胡士相、劳永嘉等人主审,他们得知张差是因为柴草被烧而来京求冤路上听闻手持枣木梃可作诉状,所以行动。此时,他们计划将其按射箭、放弹、投石伤人的律法处理。

第二天,一位东林党人王之寀擅自审问张差,并得到张差受人指使进入慈庆宫的口供。他将此口供抄录两份,一份呈交明神宗,一份给其他主审官传阅。这引起了大大的震动。

第三天,王之寀抄录的口供在朝堂上讨论。在胡士相等人的阻止下,再次对张差进行了一次断断续续的审问。结果显示“李外父(李建泰)、马三舅(马仕)牵线;庞姓宦官和刘姓宦官授意”等情况。这直接指向郑贵妃,因为郑贵妃近侍恰好有庞保和刘成两人,而且郑贵妃跟李建泰有远亲关系。

更糟的是,有一个旧案浮出水面:一个身穿黑色夜行衣刺客被封入慈庆宫墙内。这进一步证明了郑贵妃可能涉案。而当人们要求让张差当面指证庞保和刘成时,却奇怪地没人提及这个点子,不仅如此,即便如此,也并未让他们遭到惩罚。

最终,由于缺乏关键环节——即张差对庞保和刘成当面指证的情况,最终导致案件无法继续追查下去。于是,就这样,梃击案就不了了之了。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