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被安置于洛阳,结束了长达三十年的国本之争。然而,这并未改善皇太子朱常洛的处境。明神宗对他漠不关心,慈庆宫缺乏守卫,宦官和宫女除了韩本用外,都表现得很懒惰。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朱常洛的命运可能会持续到他的整个太子生涯。但就在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日,一位名叫张差的人悄无声息地闯入慈庆宫,用藏于袖中的枣木梃打伤几个晒太阳的老宦官。这件事才被人发现后才有人阻止他。
经过几天审理,由胡士相、劳永嘉等人主审,他们准备依照“射箭、放弹、投石伤人律”将张差判决斩首。然而,在刑部提牢主事王之寀的擅自审问下,张差供出自己是受人指使而行事,并非单独行动。此时,一份由王之寀抄录的口供在朝堂上引起强烈震动,再次进行了梃击案的审理。
在此过程中,有一件旧案浮出水面,那是一名身穿黑色夜行衣刺客被封入慈庆宫外墙内的事宜。这让郑贵妃遭到了指控,因为她与这名刺客有远亲关系,而且她的近侍中有涉及此案的人物。而且,还有一些迹象显示郑贵妃可能是之前一次刺杀皇太子的幕后黑手。
最奇怪的是,即便已经揭示出了庞保和刘成参与此事,但胡士相等三党成员以及东林党人的王之寀从未提及让张差当面指证这些人物,而他们也都选择了分开处决这些嫌疑犯。这显然是一个矛盾点,因为如果确定郑贵妃为幕后黑手,将会导致三党势力与她及其支持者之间的大规模冲突,而东林党则更倾向于保持现状,不愿意深究此事。
实际上,如果回顾两起针对皇太子的刺杀事件,可以发现许多细节都暗示郑贵妃极有可能是其中一场事件的幕后黑手,但万历四十三年梃击案则似乎不是由她所为。而由于东林党成为最大的嫌疑方,他们利用这一点来操纵整个事件,使其成为权力斗争的一部分,最终导致了这个关于谁是幕后黑手的问题无法得到结论,从而使得这个事件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