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明朝的文武百官面临着选择的抉择:是否要与皇帝共赴死地,还是投靠新兴的李自成政权。然而,实际上有寥寥二十八人选择了殉国,其中包括二十一人文臣和七位勋戚。
最著名的殉国者之一是范景文,他曾任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是当时官职最大、地位最高的文臣之一。在农民军攻入北京之际,范景文深知大势已去,但他仍坚持留下来,以至于最后在破庙中写下遗书,最终以58岁之齿殉国。
除了范景文外,还有多位高级官员选择了同样道路,他们包括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堂上力劝崇祯南迁的大臣李邦华,在城陷后却勇往直前,从容自缢而死。
至于勋戚们,他们通常是明朝开国功臣或皇室亲属,与明朝休戚与共。但在这危难关头,大多数勋戚未能挺身而出,只有七人决定陪同崇祯帝殉葬,这其中就包括刘文炳等人,他们各怀心事,一起投井或点火自焚,以示忠义。
这些历史人物树立了千秋万代的义烈,不仅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也让他们名字与日月争光。这段历史虽然充满悲剧色彩,却也展示了人类不屈不挠精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