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是明末著名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他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清贫家庭,从小聪敏好学。顾允成的父亲顾学曾任乡里亭长,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重视,他在儿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在学习之余,顾允成展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在他进士考试中,因言辞激烈而被置于榜末。当时,他尚未有官职,但见到有人诋毁海瑞,就愤慨抗疏,这次上书虽然没有立即得到回应,但后来他还是因为妄奏的问题遭到了惩罚,被夺去冠带遣返。
随后,经过南京御史的推荐,顾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后,他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位。在这段时间里,他多次与朝廷对话,以直谏之心提醒皇帝,不要做出违背传统和理性所不容许的事情。
然而,由于他的坚持正义,最终导致他被贬为光州判官,并且没有领旨赴任,而是请辞归家。此后的生活中,顾允成与兄长一起从事讲学活动,在故里的客舍内接受众多学者前来听讲。张泾地区便因此成为江南重要的学术思想交流中心。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兄弟二人决定修复无锡城内东林书院,并举行了东林大会。这次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规定每月举行一次小会,每年的大型会议两次。通过这些努力,他们聚集了一群有识之士,为当时社会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和讨论问题的地方。
最后,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二十一日,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内,小辨斋是一座他在东林书院附近建造的小屋,用作讲学和居住之所。他留下的著作《小辨斋偶存》等,以及对儒家理学的探索,对晚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至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坚持正义、热爱学习以及对于改良社会制度的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