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反复叠加的国本之争明朝画像中的历史事件

0

明朝国本之争的反复事件:朱常洛与朱常洵的太子之争

在明朝的一段历史里,国本之争是指两派人士对于皇长子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之间的太子继承权斗争。根据明朝的传统制度,大臣们普遍支持按照长幼顺序册立太子的原则,因此大多数人倾向于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但是明神宗却偏爱郑贵妃,并有意将其子朱常洵立为太子,这一决定遭到了大臣和慈圣皇太后的强烈反对。

流言传开了,有人说明神宗曾在大高玄殿祷神盟誓,与郑贵妃约定要立朱常洵为太子,并将这件事用密封的玉匣内御书封缄,由郑贵妃保管。这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对国家可能带来重大的危机。

随着这些流言传播,朝中大臣受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这些流言。大臣们提及皇储问题,上疏奏折累积成百上千,不断地指责后宫干政,将矛头指向郑贵妃。即便在朱常洵出生之前,万历十四年首辅申时行就上疏,列举了前代相似的例证,如英宗两岁、孝宗六岁被立为皇太子的情况,再次要求册立皇长 子,但未能得到满足。

当时王恭妃尚未受封,而新生的郑贵妃即被加封为皇贵妃,这引起了一些疑心重重的大臣怀疑万历要废长立幼,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忠君爱国名声因此而丢失。就在此时,一些官员如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等提出亲征东宫,更激化了局势。

然而,当姜应麟以激烈语气提议时,被明神宗激怒并被降职,他甚至因非议政府而被贬到边疆杂职。而沈璟、孙如法等也遭到了处罚。此后,又有南北两京多位官员上书请求恢复正常秩序,但都没有效果。

自从冊封鄭貴妃為宮女後,這場爭論持續十幾年,最终以仁宗妥协收尾。在这场冲突中,许多重要人物因为不同的声音而受到惩罚或辞职,最终导致整个朝廷陷入混乱状态。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