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中国历代王朝一览表明朝与琉球国的特殊纽带

0

大明朝,今天历史随心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中国宗藩关系是通过宗主国中国的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间接影响藩属国。这一特殊的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 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使用宗主国的年号;藩属国新国君上任要得到宗主国的册封和认可才算取得合法地位等。

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的态度对待外国产业,以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 国”的富有与大度,对于朝贡者给予大量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在特殊时期,藩属国还需宗主国内部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如明朝派兵援助抗击倭寇。

自古以来,大明历代皇帝一直以天朝上 国自居,他们认为位于世界中央,因此在周 朝时便有“西戎东夷南蛮北狄”一说,这样的观念为皇帝带来了强烈优越感,他们会心满意足地享受这种沾沾自喜的情绪。当这些化外之邦向自己进贡时,皇帝会以几倍礼品相赠,并对外方使节恩礼有加,以表示天朝并非想占 藩属 国 的便宜,而是欣赏它们恭顺的一面。

在最鼎盛时期的大明中,一些特别被照顾的小伙伴,比如琉球,它们获得了极为优厚待遇。琉球与 中国交流始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下诏告知琉球列岛上的国家称臣入贡,当时琉球处于山北、中山、山南三國鼎立之局,而中山國率先向 明 朝称臣纳 财。当中山國統一琉球全島並正式以漢語「 琉球」為國名後,便一直使用中國年的名稱,並且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等皆用漢文書寫。

为了彰显归慕大明之意,全都面向西方的大 明 城市宫殿,即首里城。此驯顺的心态深得皇帝欢喜,使得琉球成为最为受到关注和庞大利益的地方。在最初,由于资源匮乏甚至连进貢船只也无法制造,大 明 帝心想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不断地赏赐海船。至此,当使团到达中國時,大明即會派軍官三人率領百名士兵迎接護送,更配備厨師與主事隨從。而當使團留在首都時花費全由中央負責,在途中的花費則由地方百姓承擔。此間還有一項特別關於賞賴:進口锡,每斤價值不过五百文,但給予 琉球的是八貫,這意味著價格比正常市場高出16倍;同樣,每斤苏木原本價值五百文,但給出的價格却是十貫,這比市场价格高出20倍。这样的巨额利润吸引着原本每两年一次入貢的小伙伴们频繁再次前來,最终达到超过二百次,这几乎相当于其他重要州份总数之和。大 明 政府虽然厌烦但不能阻止这种情况存在。

为什么對於這個如此謙卑的小伙伴會如此宠爱呢?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点,是为了声望,因为当遇到像 琉球 这样谦恭而又忠诚的小伙伴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感到尊重与关照,以增强自己的威望第二点,是因为它对于防御日本构成了帮助,因其位置靠近日本,可以及时搜集关于日本的情报,为 大明 提供重要情报第三点,则是在考虑到了这小伙伴自身的情况,与其他一些更具实力或可能造成威胁的小伙伴不同,它弱小且不会构成真正威胁,所以可以放宽对它的手脚,让它成为一个安全稳定的盟友。

最后,不管是在崇祯末年的衰败还是清军入侵后的转变中,都没有改变那份忠诚与尊敬,只是在某个时候选择了新的盟友——清政府。但这一切都是基于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境,以及各式各样的政治策略考量。不过,就此我们也可以明白,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和互动方式,从而更深一步理解历史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