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对袁崇焕的评价极为高尚,将他塑造成正义、正气的化身: "袁崇焕的浩然正气和爱国精神,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 [1] 他认为: 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他的仁与智令人赞叹;勇与廉令人敬佩。这份爱国精神,与他的浩然正气紧密相连。袁崇焕留给后人的思想、薪火永传的精髓,是“正气”,就是“浩然正气”……简而言之,“浩然正气”即是坚定不移、合乎道义、充满天地之气,不受时空限制。[2]
然而,关于袁崇焕的一生,我们必须面对一些复杂的事实。他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爱国英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在历史的大潮中,他有时会犯下失误,这些失误往往成为了他走向悲剧命运的一种口实。例如,他在宁锦大战前提出议和计划,被指责为被敌人算计,从而导致了整个战场上的重大失利。
对于这些问题,史料提供了一些线索。在天启帝的一道上谕中,就明确指出:“得旨: 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这表明,在宁锦大战之前,袁崇焕已经做出了错误判断,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即放弃策应友军和盟友,最终陷入了全面被动。
在《明史》中,有一段描述提到:阉党中的霍维华曾经让荫于袁崇焕,这似乎是在证明阉党并非完全排斥他。但实际上,这更可能说明的是霍维华本人对袁崇焕持有一定的同情,而不是证据反驳其与阉党之间深厚联系。此外,《明史》还提到魏忠贤指使党羽诬陷袭阳,使其请修魏忠贤生祠,但事实上这是发生在宁锦大战之前,而非之后,如《明熹宗实录》所记载。
总结来说,虽然我们可以从某些角度看出 袁崇 焚 的一些优点,如他的爱国精神和领导才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个人的缺点以及与 阴党 的复杂关系。在历史评判中,要客观公允地认识一个人物,同时也不应忘记他们的人格瑾疵及其行为背后的复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