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工作总结:湖南女性医务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 医路盛放,巾帼之花绽放光芒
编者按:2021年,科技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此,湖南省科技厅“科技湖南”微信公众号、“发明与创新杂志”学习强国号联合推出湖南科技创新“她力量”系列报道,讲述湖南省优秀女性医务工作者的创业故事。夏日炎炎的八月,值此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女性医务工作者,看见白衣之下的“她”智慧,“她”坚韧,“她”奉献。
7月24日,当精准医学领域国家战略科学力量芙蓉实验室在长沙揭牌时,一位曾多次参与实验室建设方案讨论的女教授感慨万千:“精准医学方兴未艾,我们仍需不断努力,用更先进技术把好人生第一道关。”身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她已在促进儿童遗传病精准诊疗和儿童出生缺陷防控道路上耕耘三十余载。
“癌细胞与机体,如同种子与土壤,它们肿瘤发生发展,与机体内环境关系密切。中医药治疗肿瘤,就是个体化辨证施治,以患者不同问题为依据,精确制定治疗方案,将‘土壤’改善以阻止‘变坏种子’癌细胞成长。”这是这位女教授40年来追求的“精益求精”。
一身白衣,一生从医路,在60岁以上,她依旧不懈前行。一心一意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不息,是70岁彭红带领团队驰援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以及80岁潘晓玲展开相关研究,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贡献智慧。
春风拂过,小草新绿,是2020年的春节,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在这个时候,不仅有彭红教授带领医疗队伍抵抗疫情,还有潘晓玲作为特聘教授,为疫情防控提出建议,并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
当然,还有无数名叫做王华、蒋益兰和其他各类职业女性,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医学领域里探索不止,用自己的仁心和真诚织就了生命健康网,用自己的柔情大爱点亮了每一个病人的希望灯塔。
攻克疾病:
深度细致 探索未来
很多时候,医生的职责就是要成为老百姓望远镜,他们能帮人们看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患于未然。
当王华发现孕妇及其女儿可能携带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时,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深入文献海洋寻找答案,最终通过基因表达功能验证了她的理论推测。她说:“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碰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每一个家庭负责。”
另一位女醫蒋益兰,从小便立志要成为最美好的女人,对于患者来说,她总是温暖如春天。她说:“我不是为了让您康复,我只是想让您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疗愈患者:
耐心细致 把握每一次机会
当彭红看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时,就下定决心往前冲。当院内第一个报名去抗击疫情时,那些冷清的小手冻得直哭,但没有退缩。他们知道,每一次抢救都是一次宝贵机会,每一次胜利都是对生命尊严最大的肯定。
那段时间里,每当夜幕降临,他们都会围坐在一起,无声地祈祷着,只愿能够挽回那些倒下的人们。而他们这些穿着白色外套的人,却被称作英雄,因为他们用尽全力守护着每一个人,即使是在寒冷中,也从未退缩过。
授业育人:
引导启迪 让灵魂永远飞翔
跟随潘晓玲走进她的实验室,你会发现这里并不豪华,但却充满了活力。这位来自美国知名大学回国任教的学者,没有留恋海外良好的条件反而自豪于自己简朴但充满活力的麻雀窝。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心跳,这正是她们所追求的地方——一种永恒且纯粹的情感共鸣和灵魂飞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