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十一)年,刘邦即位五年后,新兴的王朝遭遇了一次重大事件。他的亲信陈豨自称代王,声势浩大,他在河北省境内拥有强大的军队和人马,并养有许多英雄豪杰。随着他的一举一动,拥众千辆,他的威望极高。但当他背叛刘邦时,刘邦愤怒至极带兵亲征。这时韩信与陈豨之间又恢复了往来,他们通过书信交流。韩信计划在京城为陈豨做内应,但这消息被告发,因为他的部下犯错,被关押准备处决,而这个人的弟弟向吕后密报此事。
吕后惊恐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便召见相国萧何商议。萧何提出了一个计策,让自己去找韩信,说前方传来了捷报,要庆祝皇上的胜利,但由于通信不便,韩信不知道前方战事的情况。萧何的话让韩信相信了,但他却推脱说病重不能出席。当时已经晚了,他只好勉强答应前往长乐宫。
然而,这一切都是陷阱。在长乐宫中,由于吕后的命令,一边早已埋伏壮士,一边将即刻捆绑起来杀害:“斩之于长乐钟室。”同时,也下令逮捕并灭族“夷三族”。临死前,悲痛交加的韩信感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以为儿女子所诈,是非天哉。”
这一系列事件再次证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上最显赫的人物因一念之转而落入绝命。而且,在生死存亡之间,有个知己——萧何;但也有两位妇人——漂母和吕后,其中之一成了他的毁灭者。
这种情形如同自然界中的现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此种恩怨情仇,无疑是历史的一个沉痛教训,它警示我们,无论是在政治斗争还是个人关系中,都必须格外小心,以免因一念之差而导致终身的大损失或彻底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