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科技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旨在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为此,湖南省科技厅“技术湖南”微信公众号、“发现与创造杂志”学习强国号联合推出湖南科技创新“她力量”系列报道,讲述湖南省优秀女性科学家和医生的故事。夏日炎炎的八月,正值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聚焦于女性医务工作者,看见白衣背后的“她”精神,“她”智慧,“她”风采。
7月24日,在长沙揭牌的芙蓉实验室,这里将成为精准医学领域国家战略科学力量的一部分。曾参与多次实验室建设方案讨论的王华教授感慨:“精准医学正在兴起,我们仍需不断努力,用更先进的手段把好生命第一关。”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产前诊断技术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专家组副组长,王华教授已经在促进儿童遗传病的精确诊疗和儿童出生缺陷防控上付出了三十余年的心血。
"癌细胞与人体,就像是种子与土壤,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当中医药治疗肿瘤时,就是一种个体化辨证施治,以患者不同的状况为依据制定治疗方案,使患者内环境得到改善,从而阻止‘变坏’的癌细胞生长。这也是王华教授40年追求的一个理念——'精益求精'。”
60岁以上却依然不停歇地工作的是王华和蒋益兰,她们以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专业技能,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个特殊而又挑战性的时刻,一位70岁高龄且80岁高龄的小姐彭红和潘晓玲也展现了她们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他们勇敢面对新冠疫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然,还有无数名叫做白衣女战士,她们柔弱却坚毅,用她的智慧守护每一份生命。她们是家庭的一份子,是社会的一盏灯塔,是希望的一束光芒。
攻克疾病:
探索不息
很多时候,被誉为老百姓望远镜的大夫,其职责就是要帮助人们预防疾病。
2020年8月,在醴陵进行产前筛查义诊活动时,一位孕妇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位孕妇有明显的唇腩裂伴有听力损失,她上小学的时候女儿也有同样的情况。”那位孕妇来的目的,就是想知道腹中的孩子是否健康。
通过细致观察并结合文献研究后,由于无法找到原因,该团队便深入文献海洋寻找答案,最终发现某顶级学术期刊曾经报道过MN1基因突变导致智障、颅骨畸形等严重症状,但该孕妇及女儿所携带的是功能缺失性突变,与既往报告存在显著差异。
经过反复分析,最终通过基因表达功能验证确认这一理论推测,即使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冷静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
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而产前诊断正进入分子时代,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技能,以提高产前诊断能力,为每一个家庭负责。此外,还有一些专注于从事基础研究、中药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小伙伴,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可能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每一位病人负责,对他们温暖如初,无论是40年的蒋益兰还是任职于医院多年的彭红,都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专业知识,把握住了改变命运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次成功救治都成为了他们职业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对于那些期待着希望的人们最温暖的心意传递者。而她们这样做,不仅让患者感到安心,而且还激励着更多人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践行医疗美德。
疗愈患者:
仁爱并肩作战
当彭红看到疫情新闻时,他就决定立刻冲向前线。他成了院内第一个报名加入抗疫战斗,他说:“我是呼吸科医生,我不会退缩。”
他亲眼目睹了许多惨淡景象,如病房里的暖炉取暖,小手冻得直哭,以及一些因为设备不足而不得不洗冷水澡的事实。但即便如此,他始终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这是一场全民共同奋斗的事业。他鼓舞他的团队说:“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祖国这个坚强后盾,有医院和科室支持,我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一定能够击败疾病!”
最终,在他的领导下,这支医疗队成功救活56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包括10名重症患者,而且实现了零感染。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团结协作、共担责任、共创奇迹所致,而这些都是彭红及其团队永恒的话语回响:
授业育人:
引领引导 甘愿为梯阶
潘晓玲教授自豪地介绍她的小小办公室,那里的墙壁贴满数据图表,那里唯一可用的椅子总被学生占据。但就在这里,她用自己的勤奋聪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她对待学生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细致,无私奉献,这种教育方式让她的学生受益匪浅。而这种教育方式,也正是潘晓玲教授一直追求的人文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