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公布了关于元朝两都制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据了解,自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以来,每位皇帝都会每年进行一次两都巡幸,这一习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变更,而他们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的路线则有着精心设计,不会重复走过。
这两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中心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金莲川草原相隔270公里左右。在元朝鼎盛时期,两地间共有四条驿道连接,其中包括皇帝巡幸时所走的两条主要路线。这两个重要道路在《元史》中留下了深刻记载。
其中,从大到去上到的黑谷东路,也称为“辇路”,全长超过370公里,并设有18个行营,是专为皇帝出行而设定的通道。这条道路从居庸关开始,一直北上穿越山岭,最终抵达草原上的上都。反过来,从上到回大的西路,全长540多公里,有24处行营,其路径则是南下的张家口,再沿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被人们称作“孛老站道”。
李艳阳研究人员指出,此种两城巡幸制度不仅符合生活习惯,还能加强对漠北宗王贵族的联系。由于蒙古族以畜牧业为主,他们常随水草迁徙,而皇帝通过这样的巡游便能与他们保持联系,加强统治力量。此外,大都是中央集权政府所在地,上都是交通枢纽,将这一双重功能结合起来,便于监管和管理整个帝国。
综观之,元朝皇帝对待这次旅行极其认真,他们既要遵循固有的规矩,又要保证安全与效率。因此,即使是在漫长旅途中,他们也不会选择回头,因为那意味着重新踏入已经熟悉又无趣的旧轨迹。而是选择前进,以一种新的视角去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同时也加深对国家各地区的人文景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