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51年的红巾军起义到1368年建立明朝,朱元璋凭借勇武和智谋逐渐崛起,最终坐上了皇帝宝座。
在征服战争中,朱元璋展示了他的果敢与手段。在郭子兴部队中,他因勇猛和文采被提拔,并最终成为大元帅。之后,他按照“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不断扩展势力,最终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并溺杀小明王。
1367年10月,当中国南部基本统一时,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上征讨 元朝。北伐军节节胜利,使得朱元璋在1368年正月初四即位为皇帝,即皇帝位,国号大明,为洪武之世。这一年,他40岁。此后,大明军队平定云南、辽东,只有漠北草原等地未受其控制。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抗潜在威胁,如宰相胡惟庸专权引发的“胡惟庸案”,以及开国功臣蓝玉谋反事件,这两次大规模清洗导致大量官员被处死,使得他进一步集中了皇权。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政务分由六部处理,让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从而实现了对朝政的一手独揽。
对于掌握兵力的兄弟们,也没有放过一个机会,“杯酒释兵权”并非是他的做法,而是通过杀戮来解决问题。太子朱标对此表示不满,但被父亲以荆棘喻示意无需过度仁慈,因为那些刺痛的人就是需要剔除的敌人。
为了更好地控制臣下,还发展了特务制度,如诗作中的钱宰,以此监控官员行为确保忠诚无疑。
总结来说,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体现在他不断消灭异己、中央集权化政策以及严格监控臣下的措施上,这些都是他维持个人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