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简介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年)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后又授任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屡有战功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他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他晋封太尉,并被授予扬州总管,与扬州刺史宇文述共同镇守江南。
然而,由于政策上的偏差和战争导致的人口损失,以及对高句丽和吐谷浑频繁征战,加之滥用民力,使得民变频起,最终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场动荡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他的统治。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他被毒死。不过关于仁寿宫变及亲弟蜀王杨秀诬陷使用巫蛊诅咒这段历史仍旧充满争议,有学者质疑其真实性。
在文化建设方面,他开创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他还修建了长达2700公里的大运河,并营建东都洛阳,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但他的暴政和无节制的挥霍浪费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国家内部矛盾激化,不断出现农民起义,大量百姓死于役使,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他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他遭到叛军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