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宇文化及:历史上的乌孙之王
宇文化及,隋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也是史上被评为隋末叛军首领之一。他的故事犹如现代CEO,统治着其疆域,管理着其民众。
宇文化及出生于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家世官宦,他的父亲宇文述曾是北周时期的上柱国、濮阳郡公,并在隋朝初年担任右卫大将军。宇文化及与杨广有深厚的关系,从小便在宫廷中长大,与杨广关系密切。他凶残阴险,不遵法度,以贪婪和骄横闻名城中百姓称他“轻薄公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化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隋炀帝即位后,被授予太仆少卿一职。但他的野心并未满足,他参与了对突厥人的交易,这导致他被囚禁几个月,最终因南阳公主的求情而免死,但也因此失去了权力。在一次宫变中,他被赐予奴籍,但最终又因为旧情复燃而被恢复官职。
当江都兵变爆发,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乘龙舟游幸江都时,由于皇帝不想西归,而欲久留江东,便谋划叛逆。司马德戡等人拥立宇文化及为起事之主帅。尽管最初计划只是抢掠财物然后结伙西归关中,但最终他们决定弑君谋反。当夜间,司马德戡引领骁果自玄武门入宫搜捕炀帝,而宇文化及命校尉令狐行达缢杀了炀帝。
随后,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将弟弟智及立为左仆射准备率十余万官兵西归关中。但他的计划并未成功,被李密击败退往魏县,其部下纷纷逃散,只剩下几千人跟随他。他又试图攻打魏州但失败,再次流窜聊城,却再次遭到唐军李神通和农民起义军所领导农民起义军夹击,最终遭擒授首。
关于他的评价,《隋书》指出:“化若庸芃下才,不负恩累叶。”意即虽然他得到重用,但实际能力不足。而《资治通鉴》则认为:“化若庸暗,小心无能。”孔德绍则认为:“化若与国连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弑逆之祸乃天下之贼也。”
总体来说,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道德标准来看,都不能认同或支持这种行为,更无法避免对此类事件进行反思和警示,以防止未来出现类似的人物和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