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唐高祖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发动了一场政变,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次事件中,李世民不仅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还迫使父亲高祖即位的李渊将自己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成为后来的唐太宗,并以贞观为年号。成功逼宫的原因之一,是他手下的精兵悍将们精心策划,一举除掉了两人的命运,使得李世民顺利登基。
实际上,在君主制下,父子之间并非简单的血缘关系,而是先建立君臣之分。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君臣关系,没有其他复杂的人际网络。因此,对于被逼宫的李渊来说,他所杀害的是政治上的对手,也就是说,他们首先是政敌,然后才是兄弟。这使得对于他而言,这一切都是无法掌控的情况。
除了这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代明君、功高盖主的领导者,如果没有强力支持,就算愿意让位,也难以保证安全。同时,由于他的谋士和军队都站在了儿子的身边,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那么即便宽容也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既然能够除掉亲兄弟,那么推翻父亲的地位又有什么不可呢?
当然,我们不能说 李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这显然是不准确的话,因为当时已经退位,而且儿子如同千古难觅的明君一样统治着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而关于“一心只顾生孩子”的说法也有一定的误解,因为从627年开始,他就已经成为太上皇,而此时已60岁以上。他共有22个儿子,其中第二十个出生于626年,最小的一个出生于630年。此外,他还有19个女儿,但大多数是在627年之后出生的。
总结起来,“一心只顾生孩子”更多地反映的是他退休后的生活状态,即闲散浮华,而不是忽略政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