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成功将自己的两个兄弟杀掉,并逼迫父亲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继而成为唐太宗。这场宫廷政变得以顺利进行,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精兵悍将们精心策划。然而,这背后的复杂情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亲子关系。作为君主,父子之间的关系需要先建立君臣之分。在这种制度下,只有君臣关系,没有其他复杂的人际网络。因此,对于李渊来说,即使他所杀的是自己的儿子,但他们首先是政治上的对手。
此外,李世民的权力和军事实力也是一大因素。他既拥有强大的军队支持,也具有高超的统治才能。如果李渊能够顺从地让位,他可能会获得“文王之明”的美誉。但如果坚持己见,那么即便是宽容一人的决定,他的手下谋士和将领也不可能满足于此。而且,如果能除去手足,又何惧父子之争?
当然,有人认为李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生孩子,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当时已退位并没有必要再介意皇位,而他的儿子——千古难遇的明君——已经掌握了大唐帝国,使其繁荣昌盛。他本人的地位早已被置于次要位置。而关于“一心只顾生孩子”,实际上指的是他在退位后过着悠闲生活,不再介意政治纷争。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他61岁退位,而他的22个儿子的出生年份中,最早的一胎是在627年之后,因此这段时间里,他主要还是关注家庭和个人生活。此外,他还有19个女儿,其中只有少数是在627年以后出生的。
总结来说,“一心生孩子”更多指的是他当上太上皇后来的生活方式,是一种闲散、浮华的人生态度,而不是单纯说明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全神贯注于家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