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建储之谜:奕詝的升迁与清朝闭关锁国的策略考量
在道光皇帝即位之后,他并未立即着手选择继承人,而是延至晚年才开始考虑这一问题。那么,为什么他没有立长子奕纬为嗣君?这是一个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道光皇帝在立储时表现出极高的谨慎,这可能意味着他希望有更多机会来挑选合适的人选,因为在那段时间里,二子、三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了奕纬作为可供选择的人选。
从六岁起,奕詝就开始接受教育,由以公忠正直著称的杜受田教授。他对学习要求严格,对于十多年的时间都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这使得奕詝养成了贤惠正直的人格特质。
就在道光皇帝花费心思筹划时,一系列小事发生了,它们最终影响了他的决定。这两个事件被记载在《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其中提到了每年清朝皇帝都会进行打猎活动,并且不例外的是道光也参与其中。
当奕詝表达了一番仁义和善良的话语时,道光深感高兴,并赞叹这些话符合一位真正皇帝应说的话。此刻,与自己标准接近,使得道光更加倾向于选择奕詝作为继承人。
卓秉恬曾经告诫他的儿子,如果父王问询任何事情,就应该坦白无隐、尽情陈述。而这实际上暗示着卓秉恬认为奕訢因其聪敏、反应迅速以及丰富的知识,可以用自己的才能压倒其他候选人。
杜受田则分析两位皇子的优势和劣势后,建议利用他们各自独有的优点赢得父王的心,即当父王谈及自己将临终之际时,不需要回答国家大事,只需流泪表示对父亲的孝顺之心。这一策略可能包含了一定的虚构成分,但所传达的情理是一致的,即通过仁爱贤明的手段,让第四子——慈祥而又英俊的奕詝,在竞争中击败了才华横溢但急于求成的大臣推荐的小六子——才智非凡但急切展现个性的遗訢,最终成为储君。
1846年6月16日,是那一年秘密立储的时候。当天早晨,在一张折叠纸上,用红笔书写“让四男孩(即第四子)遗訢做太子的命令”,同时,还用汉字书写“让六男孩(即第六子)遗諡做亲王”的指令。一旦完成后,将这张纸包好,用黄色纸包裹,上面还有日期和签名。三面启扣处还加上了封条,每个封条都有签名,同时也有日期和文字“咸丰”标记。在这些匣内,有着重要文件——包括一份关于秘密立储制度实物记录,以及其他文件,那些文档现在依然保存完好,是研究清代秘密立储制度唯一资料,也是历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在此之后,没有再次实施秘密立储,因此它具有特殊价值。当 道光驾崩后,遺訢登基称帝,更改年号为咸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