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朝十二帝之首溥仪似天籁使者学习知识与百姓迥异其文化水平高达何方

0

1908年,光绪帝病重之际,慈禧太后将溥仪从醇王府接至宫中抚养。翌年,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太后便指定三岁的溥仪为继承人,并于同治帝载淳过继而来。宣统元年(1912年)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将大清朝的最后一丝生命力交由中华民国接手。

在历代皇子与普通百姓子弟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这不仅体现在生活条件上,更体现在接受教育的方式上。一般百姓子弟通常会进入私塾学习,而皇家则提供“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潜力青少年群体的意识和能力。

宣统元年的9月10日,当时六岁的溥仪开始接受正式教育,这个年龄相当于现代小学一年级。在他的师傅团队中,有状元陆润痒、藏书家徐坊以及学者陈宝琛等人,他们教授他十三经、古诗、古文以及《朱子家训》、《圣谕广训》、《御批通鉴辑览》等内容。但是,他却未曾学习地理、历史或算数等课程。这些都是出自于皇家的复杂目的性强教育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准备执政,对臣民进行管理。

八年后的1919年2月22日,大英帝国军官庄士敦到达紫禁城担任溥仪的新任教师。他教授了英文、数学、世界史和地理,使得溥仪获得了全新的知识视野,也激发了他对西方世界生活的一种向往。此时,他甚至有过逃离深宫留学海外的情感波动。

当然,这些只是一种观点,我们如何看待这一切呢?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