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建储之谜,穿越千年的沉默。他的选择不像先辈那样直接,他为何没有立长子奕纬,成为了一段历史的未解之谜。道光晚年才开始思考,这是他性格中极为谨慎的一面。他希望有更多时间来选取合适的继承人,因为奕纬之后,其弟弟们相继去世,只剩下了奕纬一人。
奕詝自六岁起便被送入学堂,由杜受田这位公忠正直的老师所教导。杜受田对他的要求极为严格,朝夕授课,持续十多年,使得奕詝养成了贤惠正直的品质。
就在道光皇帝费尽心思时,有两件小事发生,这两件事决定了他最终的选择。一件记载在《清史稿》的《杜受田传》中,每年清朝皇帝都会进行打猎活动,而道光也不例外。
当时有一次打猎活动中,奕詝表现出了仁义之言,与道光传统标准非常接近,这使得道光更倾向于选择他作为储君。而卓秉恬则建议,如果父皇问你什么,你就应知无不言,不论多么隐私,都要坦白说出;另一方面,杜受田认为应该扬长避短,用自己的特长赢得道光的心。
上述描述可能带有一些虚构成分,但其精神和意义是一致的,即通过仁孝贤惠等形象展示出的皇四子奕詝,在竞争中击败了才智过人的皇六子奕訢,最终被立为储君。
1846年6月16日,是一天充满秘密,当天夜里,一张9.5厘米×1.6厘米的小纸条上的文字揭开了这一秘密——“立第四子为太子”,同时将第二个纸条封存,“封第六子为亲王”。这些珍贵文物至今仍保存完好,是我们了解清代秘密立储制度唯一可见实物,它们对于理解历史具有重大价值。在道光去世后,奕詝登基称帝,以咸丰年号开始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