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朝立国三百年为何没有昏君评价清朝皇帝的标准

0

清朝立国三百年,共传十二帝。虽然这十二位帝王说不上个个是明君,但是,却没有一个是昏君,都勤勤恳恳,没有一个耽于享乐、荒淫无道的,几乎都能说的过去。

康熙皇帝自小受祖母孝庄皇太后的教导,立志要做一个勤于政务,爱护百姓的好皇帝。因此,他的日常消费拒绝奢靡,对那些坐着享福或讲究排场的事,更是没什么兴趣。康熙五十大寿,一些大臣们就做了一扇屏风为他祝寿。然而,不论这扇屏风是否贵重,由大臣凑钱制作,也未能改变康熙初衷,他把屏风上的祝寿文章抄了下来,以此来作纪念,而那扇屏风,则被他退回去。

光禄寺和理藩院的开支也得到了控制。在光禄寺,每年的筵席花费从七十万两银子减少到七万两;在理藩院,每年的犒赏和接待花费从八十万两减少到八万两。此外,康熙还命令不让当地官员搭建彩棚,不许举办迎送仪式,不许为了他的题字题词特地刻碑建碑亭。如果有违背,被他知道后,将是一顿痛斥。他甚至命令太监在煮饭时,要适量下米,即使煮少,也绝对不能多煮,以至于将剩饭倒弃,不懂得爱惜粮食。

雍正继承了康熙的节俭精神,对太监们进行了更严格的管理。他命令首领太监见到有米粟饭粒,要捡起,如果被发现轻弃米谷,都要接受四十大板之刑。

乾隆时代生活相比前任更为奢侈,但嘉庆时期则受到朱珪影响而变得更加节俭。朱珪与和珅形成鲜明对比,是清廉自守的人物。在嘉庆五十岁生日时,有一位御史建议内城连续演戏十天庆祝,这却引起了嘉庆极大的愤怒,从而决意扭转奢华荒嬉政事的风气,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道光时代取消了奏乐仪式,大臣给新皇读贺表也被取消。这表明道光对于这种形式主义面子工程是不感兴趣,只把节俭放在第一位。他对自己的吃穿用度也非常节约,即便坐轿也是用嘉庆之前使用过的一辆,并且只要坏掉就修复,不新购换。如果裤子破损,大臣们都会打补丁以保持一致性。大统师曹振镛曾试图在向道光行礼时露出膝盖上的补丁,但却意外地遭到了道光发现并批评的情况。

尽管如此,咸丰时代即便如此小心翼翼,也难逃失误,最终不得不蒙混过关。勤俭节约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值得每个人传承。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