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传记:京剧艺术大家吴素秋,曾名为吴玉蕴、丽素秋,是山东蓬莱人。自幼对京剧情有独钟,从七岁起便在舞台上演出了《贺后骂殿》。1932年,她进入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但因音哑而被迫退学。在家中,她接受了李凌枫、魏莲芳、何佩华、赵桐珊等师傅的指导,并拜尚小云、荀慧生为师。她十三岁时便开始挑战更高级别的角色,与许多知名表演者同台演出,虚心请教并认真学习,同时也展现出她天生的才华和技艺上的巨大进步。
她的戏路广泛,不仅限于花旦和青衣,还擅长刀马旦,以及常串演小生。她曾经在多个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大连及东北地区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表演,最终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并一度居住在青岛。
解放后,吴素秋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那里,她以《玉堂春》的精彩表现获得了一等奖。随后她调入北京京剧四团担任团长,并推出了多部新编剧目,如《节烈千秋》、《伊帕尔罕》、《春香传》、《张羽煮海》、《武松与潘金莲》等。
在《宝莲灯》的表演中,她既饰三圣母又饰沉香两个角色,这展示了她卓越的艺术才能和深厚功力。而在《柜中缘》的表演中,她不仅赢得了一等奖,也荣获导 演一等奖。这一切都证明了她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1960年,吴素秋成为辽宁京剧院院长,而1964年则回到北京,与尚小云联合排练。此外,她还主导过现代京剧作品如《南海长城》、《六号门》以及《红嫂》,展现了其不断探索与发展的心态。
1978年之后,当她加入北京京剧院二团时,便恢复上演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苏小妹》,并且参与创作了新编古装戏——《溜须老店》,继续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与影响力。至于她的个人特色,那就是扮相秀丽、高雅的情感流露以及精湛的基本功,使得每一位观众都难忘她的每一次登场。八十年代以后,尽管年龄渐长,但她依然致力于总结经验并教授下一代,以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旦角人才,为中国 京剧事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