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的氛围中,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行紧密跟踪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吴义强的一举一动。在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里,记者得以窥见吴义强对未来木材工业前景的深刻洞察和不懈追求。面对当下我国木材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吴义强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解决方案——科技创新。
他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使用木质材料历史,但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对这些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天然林资源被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后,我们面临着严峻的人口与物产矛盾。2021年,我国木材进口达到了9651万立方米,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面临资源短缺,还必须依赖外部市场来满足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我们积极应对的问题。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吴义强坚信科技创新是关键所在。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小径级木材、枝桠材、竹材、农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低效利用资源,并攻关高质量、高效率且绿色低碳加工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不仅能节约成本,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他举例说:“农作物秸秆,在我国产量巨大,但往昔常被视为废弃物。”但现在,他和团队已经克服了一系列难题,并成功研发了农作物秸秆无机人造板全自动连续生产线。这款产品不仅环保,而且耐火耐水,更受市场欢迎。
作为湖南这个林业大省和多种生物质生产基地,加速推进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以及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是转型升级必由之路。吴义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让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他还指出,“由于木材拥有独特分级多孔结构及丰富化学组分”,其应用潜力非常广阔。他正在研究将这些生物质开发成为柔性液晶膜材料、净化污水吸附材料、新能源催化剂、高能储能材料等,用科技创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