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一则新闻吸引了广泛关注:傅向东团队发现赤霉素信号传导新机制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这个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植物赤霉素信号传导和氮素响应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而且是傅向东十多年来深耕赤霉素和氮素协同调控水稻生长发育机制的又一重磅成果。
傅向东,一个擅长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结合的人,他从高中就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中学生物课中,对人类ABO血型的遗传问题让他迷住。他坚定选择了武汉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并师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牛津大学教授尼克哈伯德,在英国留学期间研究植物赤霉素调节生长发育的机理。
回国后,傅向东选择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国内外专家合作,从高产品种“沈农265”克隆直粒穗基因DEP1开始,他致力于解码“超级稻”高产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他的目标明确,就是希望通过分子育种提高作物产量。他在此基础上找到了GRF4基因,以及NGR5介导的赤霉素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
然而,不论是在科学探索还是培养学生方面,傅向东都是温和随性的。他认为做科研更多的是要思考,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更不要模仿别人。他的实验室虽然小,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悉心关照,每一次谈话都被记录下来。这就是他带领团队十多年时间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距离感,没有说教,只有真诚交流和共同进步。
对于即将毕业或准备报考的人们, 傅向東提醒他们:“做研究就要做Number One,不要Number Two,更不要Me too。”这意味着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简单地跟随他人。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才能为社会贡献出真正属于你的价值。
正如他所说的:“一个东西只要你认准了,就不要放弃。”这是他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指导学生的一条原则。在这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时代,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科学奇迹,同时也期待看到更多像傅向東这样用心指导下一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