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庐剧音乐的传人,却在黄梅戏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的成长环境里充满了庐剧的音符,但1958年,他凭借对二胡的精通,考进了安徽省艺校。三年来,他深入学习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曾坚信自己对庐剧的了解和热爱远超黄梅戏,但命运却有其他安排。在学校毕业时,他并未被分配到庐剧团,而是留校任教。尽管他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要为庐剧培养人才。
然而,这份种子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没有机会茁壮成长。直到1993年,省艺校才重新开设了庐剧班。这段时间里,徐代泉只能转向黄梅戏,以记谱和唱腔课自学。他不仅迅速掌握了黄梅戏音乐,还将其作为教学曲目,为学校贡献了一大批作品。
从事戏曲音乐的人往往面临艰辛与孤寂。但徐代泉投入工作,用心创作,每次写作都像走火入魔般投入。他曾经写悲剧唱段时,也会流泪,因为那些旋律触动着他的内心。而一旦完成创作,就像陶醉一般欣赏那些完美的声音。
徐代泉一生致力于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而且还主持编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获奖无数。此外,他以《桃花扇》、《半把剪刀》等著名作品,让世界闻名。在退休后,他仍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戲曲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