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黄梅戏电视剧家徐代泉音乐工作者也在他身上焕发光彩

0

徐代泉,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家,也是一位庐剧的演艺人才。他的成长环境中充满了庐剧的音乐气息,从小他便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在1958年,他凭借其出色的二胡技艺和独唱《良宵》,成功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深造庐剧音乐三年,并学会了作曲。他自认对庐剧的了解和喜爱远超过黄梅戏,但当时他所在班级的四人之中,只有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而其他三人早已放弃。然而,当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并让徐代泉留校从事教学时,他感到迷惑和失望。但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希望为庐剧留下一份遗产。尽管如此,这份种子未能得到发芽生长的机会直到30多年后才被重视。

为了掌握黄梅戏这门不同的艺术形式,徐代泉采取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手段——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当老师上课时,他用记谱本记录下来,因为他的功夫高超,他比十几岁的小孩还要快学。这导致了一个意外结果:他成了编写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人物。

对于追求戏曲音乐的人来说,这条道路既苦又难苦的是因为需要熬过无数个通宵加班,不断尝试寻找灵感;难的是由于涉及内容广泛且复杂。而作为一名作曲家,徐代泉投入工作是全身心、全情投入。如果遇到创作障碍,即使连续7、8天也无法写下一个音符,那种状态几乎影响到了他的每个生活瞬间。他甚至在创作悲剧唱段时会流泪,因为那是真挚的情感体现。而当作品完成,一旦录音结束,再次聆听那些歌声,就如同沉浸于另一个世界一样,那种幸福感难以言喻。

徐代泉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教学工作,在中国戏曲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至今;第二是创作方面,为60多部教材撰写配乐,还包括各种地方传统戲劇,如京劇、泗州戲等;第三是在1987-1994期间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副主编,并因研究贡献获得奖项。

谈到安徽的黃梅戲電視劇,這個名字無法不提起—著名創作者之一就是65歲退休後仍然活躍於舞台上的黃梅戲音樂電視劇大師徐代泉。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