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时,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因招揽人才而高兴地接见了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王猛出身贫寒,但他喜欢读书,对学问有深厚的造诣。当时关中的士族瞧不起他的出身,他却毫不介意。
有人曾请他做官府里的小官吏,他也不愿去后来选择在华阴山隐居。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他谈谈当今天下形势。
王猛分析得南北双方的军事形势一清二楚,其见解精辟,让桓温暗暗佩服。在讨论时,一面谈论,一面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文言是“扪虱”,扪音mén),旁若无人,与桓温谈得起劲。
当桓温问为何地方上的豪杰不来找他时,王猛淡淡一笑说:“您不怕千里跋涉,却又不渡过灞水,这让大家不知道您的计划,所以他们都不敢近前。”这一番话正说中了桓温的心思。他看出王猛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从关中退兵的时候,他再三邀请王猛一起南下,还封他一个比较高的官职。然而, 王猛知道东晋内部矛盾重重,最终拒绝了邀请回到华阴山隐居去了。
这样的故事使这个摸虱子的读书人出了名。此后,在前秦皇帝苻健死后,由堂兄弟苻坚推翻苻生的残暴统治之後,将要选取一个得力助手,就推荐了这位熟知历史大事、见解与自己完全吻合的人——王猛。
被召至苻坚身边两人即如故談論歷史興亡大事見解完全吻合,苻坚認為真像劉備找到諸葛亮一般。一年間被提升五次權力大得沒有人能與之比。那時候年僅三十六岁且是汉族人的王猛成為其最親信的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