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桓温第一次北伐时,驻军灞上,他接待了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这个读书人叫王猛,从小家境贫困,但他热爱学习,学问渊博。当时关中的士族对他不屑一顾,但王猛并不介意。他曾被请进前秦官府做小官,但拒绝了。后来,他隐居于华阴山。这次,他听说桓温攻占关中,便特地来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出于好奇,请王猛谈论当下的天下形势。王猛分析得明明白白,其见解深刻,让桓温印象深刻。在谈话过程中,王猛不经意间摸虱子,这让周围的兵士们差点笑出来。但是王猛却像没事人一样继续与桓温讨论。
当桓温询问为何豪杰不来找他时,王猛轻松回答:“您从千里之外远征,却不渡过灞水,使人们疑惑您的打算。”这一番话触动了桓温的心思,因为他的北伐主要是为了在东晋朝廷树立威信。
后来,当苻健死去,而他的儿子苻生被推翻时,苻坚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被推荐的人就是这位摸虱子的读书人——王猛。两人相见如故,在历史和政治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看法。于是,苻坚将其提升为大臣,并且在一年内五次加封权力,让所有人都知道谁才是真正掌控朝政的人。
尽管年纪轻轻,只有三十六岁,而且是汉族出身,但正因为如此,前秦氐族老臣们更加嫉妒和恐惧他们的地位被削弱。而最终,他们的一些反抗行动遭到了严厉惩罚,一名氐族大臣樊世因口无遮拦而被处死,这使得整个氐族集团都不再敢对此类事件发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由于其卓越贡献和忠诚,不仅帮助苻坚整顿朝政,还兼任京兆尹期间清除腐败分子,最终使长安恢复了秩序与稳定。在最后几十天里,有二十多个权门豪强、皇亲国戚因为犯罪或失德而受到惩罚,从而震慑整个社会,对未来国家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刻,即便已病重,也未能阻止我们对那些不断变化的局势保持警觉,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国家免受潜在危机所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