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难或称魏拔都邯郸,是指中国春秋时期,魏国攻占赵国国都邯郸的历史事件,当时邯郸被魏国攻占是诸侯间兼并战争的一件大事,当时人称之为邯郸之难。战争最终结果是魏国无力抵御周边各国的军事行动,只好和赵讲和归还邯郸城而结束。 背景 春秋时期赵韩魏三家关系极深,在晋国内部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其他诸卿和晋国宫室,虽然三方之间有矛盾,但是面对共同的利益和敌人,联盟仍然是三方的主流。但是进入战国以后,此时三方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特别是赵韩魏三家分晋后,关系由同盟变为对手,三方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而魏国通过改革后实力大增,在军事上连连得手,占据了中原大分布地区,还控制了宋、卫、鲁等小国,一时间称雄于诸侯。而赵国迁都邯郸后,为了逐鹿中原,参与诸侯的兼并战争,当然要采取以南进为主的战略方针,这样就同相邻的魏、卫、齐等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也无法避免和魏国之间的土地争夺。 赵敬侯四年(前383年)赵魏在兔台发生战争,魏国取胜。同年,赵国又筑刚平城(今河南清丰),向卫国进攻,赵军初战得手,卫王仓皇出逃,后来魏军救援,形势急转直下,赵国连连受挫,连续丢失掉刚平和中牟两城。第二年,赵国又联合楚国攻下魏国棘蒲(今河北魏县),赵敬侯八年(前379年),魏国进犯赵国,赵国攻下黄城。这时的赵魏两国在一系列交战中各有胜负。 此后的六年里,赵魏双方相安无事,一度还曾联合韩国一起灭掉了晋国公室的残余势力。赵成侯三年(前372年)大戊午出任赵国宰相,又向卫国进攻,攻下卫国城邑七十三座。魏国以此为借口,援救卫国,赵军在此失利与蔺。这样双方又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连年战争,终于引发了邯郸的陷落和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的发生。 过程 从史载来看,魏国在攻打赵国国都邯郸之前有意的使赵国靡费人力财力物力。赵成侯十七年(前358年),魏惠王和赵成侯在葛孽会见,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即战前的前一年,魏国给赵国送来一种名叫荣椽的建筑材料,后赵成侯用它来修建檀台,就是后来的信宫,是一处大型宫殿。从这也看得出魏国奉献荣椽有转移。麻痹赵国注意力并消耗赵国国力的意图。 前354年,魏国十万大军突然进攻赵国,赵国与魏国爆发战争。魏军乘赵国尚未准备就绪一路北上,包围赵国国都邯郸,顿时邯郸处于危机一下,赵国面对这种局面只有拼死抵抗,同时也向楚国和齐国求援。 赵国派遣麝皮前往楚国,他向楚宣王提出了救援赵国的利弊。楚国内部围绕是否派兵就赵发生了意见分歧。楚宣王重臣昭奚恤反对出兵,他认为不去救赵,魏国可以继续保持战场优势,会对赵国提出更苛刻的土地要求,这样一来,赵国必然不会接受,并且奋力抵抗,其必然结果是两败俱伤。昭奚恤的主张实际上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渔利。另一个大臣景舍不赞成昭奚恤的意见,他认为,魏国攻赵,本来就还怕楚国趁虚而入,袭击他的后方,现在如果不发兵救赵,一旦赵国灭亡,魏国则无所顾忌,而且实力会大增,这样一来实际上是助魏攻赵,也会使得楚国失信于诸侯间,后患无穷。再者说,魏国的割地要求过于苛刻而楚又不出兵,那么赵很有可能和魏国讲和,一起对付楚国。景舍的主张其实比昭奚恤更阴险,他的企图是以少量的援兵为诱饵,消耗赵国和魏国的实力,最后达到破魏的目的。楚宣王最后采取了景舍的建议。由于楚国援兵较少,再加上出兵目的不纯,无补于大局,麛皮回到邯郸后,告诉赵王,认为楚国援助不可靠,并且力主赵王和魏国讲和。但是赵成侯在战和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没有接受他的建议,赵国求援楚国的计划也最终落空了。 但是求援齐国的努力获得了意外成功。齐威王接到赵国的求援后,马上召集大臣商议此时,问道:“援救赵国和不救赵国哪个好呢?”相国邹忌回答:“不如不去救赵。”段干纶说:“不救赵对齐国不利。如果魏国吞并了邯郸,这对齐国没有好处?”齐威王认为段干纶说的在理,于是出兵救赵,齐国以田忌为司令,孙斌为参谋,出兵救赵。孙膑认为,魏国长驱直入赵国,其国都必然空虚,此时应当率军包围魏国国都大梁,是其大军回军救援,自然邯郸之围必解,这就是历史上的“围魏救赵”。 但是此时邯郸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赵成侯二十二年(前353年)七月,邯郸在坚守一年之后被魏军攻克。虽然国都失陷,但是赵国君臣迁到外地(很有可能就是兴建不久,位于邯郸之北的檀台宫城)后继续率领军民抵抗。在齐国大军猛烈攻势下,魏军不得不回师驰援大梁。后来段干纶建议齐威王,赵军虽被魏军打败,但魏军又被齐队攻击削弱,此时应该出兵南下,进攻魏国的襄陵,使魏军南北都疲于奔命。于是齐威王派田忌南下进攻襄陵,齐军趁魏军疲惫之际加紧攻击,大败魏军于桂陵,擒获庞涓。此时,楚国也加紧对魏国的合围,占领了“雎、涔之间”。 结果 魏国在攻打赵国之中本来就消耗了大量国力,加上桂陵之战又丧失十万之中及楚国的乘机蚕食,已经没有力量再去应付两面战场的压力,更不能再有余力去继续占领邯郸。为了摆脱不利的困境,魏国只好和赵国讲和,答应归还邯郸。前351年,赵魏双方在漳河订立盟约,正式归还邯郸。齐国此时也因此释放了庞涓。这场长达数年的赵魏战争最后以“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宣告结束。 影响 邯郸之难的产生了两个直接后果,作为很战国初年的诸侯强国魏国,由于桂陵之战大败后,国势大衰,往日称雄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赵国的南进计划一再受挫,邯郸失陷标志着这一战略方针的失败,因此,此后的赵肃侯、赵武灵王时期又开始积极实施北进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