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甲午战争织就命运开枪不瞄准

0

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织女被迫离开天上回到尘世,她的爱情和牺牲成为了永恒的传奇。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让人深思的篇章——甲午战争。尽管这场战争发生了将近一个多世纪之久,但其背后的教训依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当时,大清陆军以一溃千里的速度崩溃,这种悲剧性的结果并非仅仅因为技术落后或是统帅失策,更有着“开枪不瞄准”的尴尬现象。日本军官回忆道,当他们遇到中国士兵时,只需卧倒即可,而中国士兵则争先恐后地放射,无视敌人的位置。这不是夸张,也不是虚构,而是一段真实发生的事实。

1860年,一位英官目睹淮军士兵射击姿势奇特,朝前放枪却眼睛往后瞅。他推断这是由于习惯了手铳、鸟铳而产生的一种习惯性反应。1920年的直皖大战同样如此,那些“”式战斗令外界感到震惊,就连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莫里逊都建议恢复使用弓箭,因为它既便宜又能造成真正杀伤力。

蒋介石创办黄埔军校,对步兵操典进行细致编写,他强调了“开枪要瞄准”的关键动作,从此北伐军所向无敌,其功不可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开枪不瞄准”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它涉及到的是一种心态上的缺陷——对待学习和竞争缺乏认真的态度。

从洋务运动到今天,我们总是三心二意,不愿彻底地去学别人,即使是在全盘西化方面也只是稀里糊涂。我们引入足球联赛,却没有公平竞争;引入义务教育,却不知道国家义务与公民义务之间的差异;我们的新闻报道可信度低下,宪法提出了平等原则却很少有人去践行。一切似乎都是重演旧戏,只是时间换新词语而已。

相比之下,那个曾经侵略过我们的邻居、日本,他们学得是何等彻底。在学习西方经验时,他们并不顾忌民族尊严或文化差异,而是认真地去学习,最终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而我们呢?只会不断地强调“中国国情”,但实际上更多的是用这个理由来逃避改变,以维护自己的懒散状态。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说的那样:“5年之内不许进行任何改良,不允许适应中国国情,即便不合理也不许动。”他可能也是被这种心理压力所吓怕吧!

那么,在学习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心中的“中国国情”是什么呢?有些人因为历史包袱太沉重,所以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技艺不足,从而拒绝向别人求教;有些人则喜欢找借口来掩盖自己的懒惰行为。这两种毛病在日本身上几乎不存在,他们承认实力,并且只承认实力。你比我强,我就要学习,而且要通过努力赶上甚至超过你。大化改新,比如丰臣秀吉侵略中国、明治维新吸收西方,都体现出这种精神。

笔者并非主张全盘西化,但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不论是在剑道还是其他领域,每一次行动都必须全力以付,用果决勇气和舍弃一切信念发起攻击。当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要立即投入下一次,全力以付的心态。这就是剑道教育带给日本民族面对每件事情专心致志、勇于挑战的心态。

最后,让我们从牛郎织女传说中学到一点耐心与毅力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从甲午战争中汲取教训,不再盲目模仿,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然后才敢于超越。此乃智慧与力量之源泉,也是我中华儿女应当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